引进人才出实招 温室蘑菇初长成
——我县柔性引进人才刘淼和李良友试种蘑菇探索富民新路
背景:近年来,我县引进各类高层次和专业技术人才300多名,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坚持让人才在发展中成长,让人才在项目建设中锤炼,积极为引进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良好平台。五年来,98%以上的引进人才参与了我县各项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的实施,并成长为各单位、各部门的业务骨干、中坚力量,其中表现优秀的40余名引进人才被提拔重用到领导干部岗位。2014年,围绕全县产业布局和发展需要,以我县各单位人才需求计划为基础,经过多方面的综合考量,引进38名同志作为我县2014年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专引进人才。文中刘淼和李良友仅是其中的一员,2014年11月,他们踏上了托克逊这片热土,在托克逊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走上了食用菌引进和推广的艰难道路……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来了新人
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托克逊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智能温室里,500多袋凤尾菇正在蓬勃的生长着。刘淼和李良友看着刚刚采摘的平菇,心里不禁乐开了花,笑容洋溢的背后饱含着日夜劳作的艰辛和坚持梦想的执着。
高温、干旱、大风是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比较直观的记忆,盐碱干旱的土地让许多蔬菜难以孕育。2014年11月1日,在我县的大力支持下,一批怀揣着梦想的青年,来到了这个正在蓬勃兴起的地方,他们奔赴了各个岗位,用自己最激昂的斗志和满腹的学识助力托克逊的大发展。刘淼和李良友就是其中的之一,据了解,他们是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作为我县柔性引进人才的一员,他们感到很荣幸,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报到后,在组织部的关怀和农技中心领导的支持下,他们充分利用所学食用菌培育知识开展食用菌试种,希望通过试种成功,向农民群众推广食用菌种植技术,切实惠民惠农。
食用菌栽培遇到了坎儿
刘淼是个看似外表柔弱内心却有股韧劲的女孩,认准的事情就会一直做下去,跟李良友进行沟通后,两个人一拍即合,说干就干。
为掌握我县的食用菌种植基本情况,两人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调研,走访了县农贸市场、地区农技中心、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农业科学院、北园春市场、食用菌种植户等,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初步了解了种植食用菌的技术要领和市场需求。首先要解决的便是原料问题,我县三源油脂厂成为考虑的第一棉籽壳供应商。当兴致勃勃的准备试种时,发现我县三源油脂厂已停产,少了本地的原料供应商,火热的心瞬间被浇冷一盆冷水。然而他们并未放弃,为此找遍了我县所有的油脂厂,联系了乌鲁木齐、库尔勒、昌吉等30家油脂厂,仍未能找到合适的供应商。农技推广中心的领导看到了眼里,为他们的努力所触动,动员全体员工寻找,最终在吐鲁番市联系到合适的棉籽壳,笑容再一次展现在刘淼和李良友的脸上,心里。
原料备齐后,两人马不停蹄的采用常压蒸汽灭菌法试种平菇,第一天从早忙到晚上24点,拌料和装袋工作才结束,紧接着需要起火灭菌,他们直接在灭菌室休息,1个小时起来烧一次火。第二天中午灭菌结束,晚上开始在接种室里接种,到了第3天晚上前期工作才结束。两人在发菌室里日复一日的照顾菌棒,结果一半的菌棒由于灭菌不彻底和鼠害影响而废弃了,剩余的因温度低迟迟不见菌丝长满菌袋,这一次的辛苦换来了失败,想到下一次试种有点灰心了,没有了激情,但是他们没有放弃。
温棚里的蘑菇初长成
两位研究生开始搜寻我县的食用菌种植户,每找到一户都要向他们请教适合我县的种植技术。经种植户介绍,我县不仅适合种植平菇,而且我县杂菌污染少,品质高,只要操作得当,种好平菇完全没有问题。看到部队大院,九天河蔬菜基地种植的凤尾菇长势良好,低落的心情开始重新燃起。
一个月后两人又积极投入第二次试种,为节省原料,把第一次试种的原料重新打散、腐熟、装袋。连续十几个小时加班加点,拌料和装袋工作才结束,之后采用常压蒸汽灭菌,灭菌室里温度极高,为保证灭菌彻底,两人一小时一轮换,持续添煤烧火。李良友看着刘淼脸上的煤灰印子噗嗤一声笑了,劝她回去休息,刘淼执意不肯,她心里放不下这些食用菌袋,担心一个丟盹温度没跟上,重蹈覆辙。第二天中午灭菌结束,等袋温降到常温不致于烫伤菌种,便开始在接种室里接种,又是连续3天的作战,前期工作算基本结束。接下来的日子便是等待,两人在发菌室里日复一日的照顾菌棒,看到菌种袋的菌丝慢慢的伸展直至发满菌丝,似乎看到了小蘑菇从菌袋两头冒出来,满心欢喜。
历经一个多月,等待最终有了结果,这一次两位年轻人成功了。蘑菇一个一个从菌袋里钻了出来。李良友负责每天给蘑菇喷水,刘淼负责按时采摘,温棚里适宜的温度加上悉心的照料,蘑菇长得很旺盛。虽然只是小小的试种,没有大规模种植,但是他们相信努力未必有结果,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
谈到未来,他们说:“要把自己的青春奉献在这里,勤勤恳恳的努力,踏踏实实的去干好每一步的工作,把食用菌带到托克逊,就像自己一样,安家在这里。
[责任编辑:人才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