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托克逊县坚持把解决突出问题作为活动的落脚点,在统筹推进地区24项专项整治的基础上,结合本县实际,创新实施了“整治落实惠民政策缩水走样、群众办事难”等7项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切实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
坚持领导带头、示范带动,注重以上率下抓整治。一是严格标准抓自身整改。县委围绕活动中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和查找出来的问题,从大力整治公款吃喝、公车私用、违规占用办公用房问题等问题,确定整改措施,按照职责分工,分解落实到常委个人,明确时间节点和完成时限。在县委常委会示范带动下,乡镇、县直单位领导班子及成员,都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逐项列出清单,结合专项整治工作研究制定整改任务书,明确整改“时间表”和“路线图”,接受群众监督、整改效果接受群众评判。二是亲力亲为抓面上整治。县委明确要求“24+7”专项行动由县领导牵头,每个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做到领导重视到位、协调调度到位、跟踪落实到位等“三个到位”,切实打好专项整治的攻坚战。三是立行立改抓“四风”顽疾。县委坚持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抓起,从具体问题改起,一项一项整治“四风”顽疾。在部署“24+7”专项行动中提出明确要求,要重点针对在侵害群众利益、落实惠民政策缩水等方面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紧行动,强力推进,让人民群众早日见到活动成效。
坚持突破重点、攻克难点,狠抓正风肃纪动真格。针对文山会海、检查评比泛滥问题,县委先后出台对精简会议活动和文件简报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压缩会议程序和次数,采取多会合一和电视电话会议形式精简办会,会议场次和时间明显减少和缩短。针对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问题,坚持在重要节假日前发出通知,定期组织纪检委、组织部、财政局、国地税及工商等部门对各单位进行财务抽查,深入九龙酒店、白杨河酒店等开展“公款吃喝”专项督查,全县公务接待费用较去年同期降低46.6%。针对公车私用、多占办公用房等问题,县四套班子领导率先垂范,清退5间办公用房165平方米,全县整改或腾退房间44间1526.62平方米,8个乡镇、86个县直部门及下属基层单位的干部职工人均办公用房面积均在控制标准以内。同时,对全县249辆公务用车全部统一实行GPS监控管理,实行公车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定点停放和公车规范使用的管理,开展效能督查、公车私用情况专项督查4次,对6家单位下发效能提示书,车辆燃油消耗同比下降15%。
坚持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维护群众利益出实招。开展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整治活动,组织窗口单位服务人员签订服务承诺书980余份,建立共产党员示范岗、文明示范岗等服务岗位1320个,建立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效能制度,改进为民服务举措12项,清理行政审批事项22项,调整审批事项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31个,有效解决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针对群众反映环境污染日益突出等问题,县委决定开展环境专项清查整治行动,组织环保局、城建局等单位和部门专门力量对全县50余家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污染治理工艺、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运行情况进行集中清查整治,目前已排查辖区企业45家,已发放责令改正通知书22份。针对城市脏乱差问题,由县城建局、县公安局等单位牵头,开展城市管理大整改行动,召开综合整治调度会议4场次,制定城市管理综合整治方案,重点治理城区大街、小巷、居民区、城乡接合部的乱堆、乱放、乱摆、乱搭、乱建、乱停等现象,排查问题36处,目前,32处问题已整改完毕,其他问题正在积极整改中。
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基层,突出问题导向惠民生。实施“结对帮扶”。组织各级党员干部与民族贫困家庭结对子、认亲戚、交朋友,与8个乡(镇)、44个村、11个社区586户农户(居民)建立长期结对帮扶关系。实行住村(社区)工作组“进学校、进班级、进课堂”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确定每个工作组联系一所学校,每名成员联系一个班级,结对帮扶一名贫困学生,每月到联系学校不少于2次。全面推行农村生产互助, 把重点人员和“四类”特殊群体与村(组)党员、干部、民兵、十户长分散混编,5户一组,组建1284个生产互助组,帮助群众干农活1126次、帮助农田耕种、果林管理1070亩,联系销售农产品134批,节省雇工费用189.9万元。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就业、医疗、生产生活等突出困难751个,资助贫困户75万元,代办群众信访204件,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095件。做好防风减灾常识宣传,每逢大风灾害天气,工作组与各乡(镇)、村党组织一起投入到抗风减灾中,与农户一起加固大棚,降低损失。围绕地委打造现代农业“精品版”的要求,组织县、乡机关事业单位4500余名党员领导干部和工作组深入联系户、村头院落干农活、拉家常,解决农民春耕备耕遇到的问题。帮助村“两委”理清农民增收工作思路,落实各项民生工程,帮助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11万亩红枣、1.4万亩特色葡萄、2万亩优质早熟小白杏、1万亩标准化精品瓜等特色林果业。实施“万人技能培训”工程,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86场次、2.8万余人次;建立完善“两后生”、未就业大学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目前,帮助群众解决就业842人次,帮助48名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解决了就业。